1. 首页>资讯 > 农业新闻

中国农科院郑果所破解桃分子进化遗传机制

作者:高原
2019-03-01
农业新闻

  近日,中国农业迷信院郑州果树研讨所王力荣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郭文武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BoyceThompson研讨所费章君教授协作完成了基于480份桃全基因组重测序解析桃育种历史的研讨效果。该研讨提醒了桃驯化和改进的基因组印记,说明了桃果实大小和风味性状的分子演化机制,为桃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提供了支撑。相关研讨效果在线宣布在《基因组生物学(GenomeBiology)》上。

  桃来源于我国,种质资源丰厚。该研讨团队对480份野生和栽培桃样本停止了全基因组重测序,涵盖了国度桃种质圃(郑州)1410份种质95%以上的遗传多样性,构建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桃变异组数据库。应用变异组数据,研讨团队对11个重要农艺性状停止了全基因组关联剖析,发现了多个新位点,为分子标志的开发和分子育种提供了资料。

  野生桃经过驯化和改进阶段的退化,果实外观、大小和种类均发作了猛烈变化。经过比拟基因组学,该研讨说明了桃驯化和改进中人工选择的基因组区段,提醒了桃如何由野生形态退化成为现今栽培形态的分子机制。研讨发现,桃果实大小的添加次要发作在驯化阶段,而果实风味相关的位点在驯化和改进阶段均遭到激烈选择作用,但改进阶段选择的位点数目更多;甜蜜味相关位点在驯化中根本曾经丧失。另外,该研讨还鉴定了低需冷量育种的目的区段,发现西方、东方桃改进阶段约50%的受选择基因组区段不同,从基因组层面解析了需冷量、肉质和风味相关基因的演化规律。该研讨采用目前最大规模的桃重测序片面提醒了桃退化的遗传机制,为后续桃遗传演化和分子生物学研讨提供了无力支撑。

  该研讨是王力荣团队“千份桃基因组方案”继2014年和2016年获得重要停顿后的又一重要效果,零碎片面解析了人工选择对桃基因组的修饰,为后续桃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重要根据,后续相关任务仍在展开中。

  该研讨失掉了国度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和作物种质资源维护项目的赞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