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资讯 > 农业新闻

非洲猪瘟两周年吹响反攻之号!

作者:马阳
2020-08-05
农业新闻

8月3日,距离非洲猪瘟在我国首次确诊已经过去整整两年。

两年里养猪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业复产重建,极大程度推动了规模化、集约化的进程。

回顾两年的历程,第一年可以看作是战略防御阶段。彼时我们对非瘟更多的是未知,只能运用国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地试错和探索。这时所有的养猪企业,无论大小,几乎都在同一起跑线,有的寻找神药“病急乱投医”,有的清栏抛售损失惨重。

第二年是战略相持阶段。在这一年里,全国养猪密度下降,养猪人已经逐渐总结了防控经验,疫情变为局部散发,认知上“可防、可控”。相关政策也做了调整,更加能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猪场通过生物安全体系设计、科学洗消、检测诊断、精准剔除等方式可以保住猪场的安全。

此时猪价高涨催动生猪复产,高额的利润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养猪业,行业呈现出一种“危险的机遇”。人们关注的重心从防控非瘟本身逐渐转移到重建、收购、猪价与扩张。这个阶段,表面上风欲停、雨欲止,但实则风云涌动。养猪人、养猪企业之间的差距从技术和资金上被拉开。

进入第三年之后,笔者认为可以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所谓的反攻阶段并不是说在短期内就完全消灭掉非瘟,而指的是有条件的养猪场已经可以并且应该有净化和根除非瘟的思维与意识,并且在此基础上,企业有睱去思考更多战略和发展的问题。

那么第三年的反攻可能体现在哪些层面上?

首先是非瘟的区域净化。如果周边环境病毒载量大,单个猪场也很难独善其身,要保障猪场长治久安,区域净化必要且可行。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我国非瘟感染面较广,虽然从全国范围内根除较为困难,但局部净化是可以做到的。最终从点到面,实现全国净化。

其次,在政策引导下,我国整个养猪体系顶层设计规划的改变成果逐渐显现。在养殖地理上,过去密度过高的养猪大县以及大省出栏任务下调,一些过去出栏较少的地区迅速崛起;在养殖屠宰模式上,实施“育、繁、养、宰、销”一体化、生猪就地屠宰、变运猪为运肉;在规模化与标准化进程上,企业化集团化程度提高、管理智能化与精细化水平提高,旧产能退出,新产能兴起。

第三,种猪体系向专业化和集团化迈进。非瘟疫情对我国种猪生产体系造成了重大影响。缺口就是机遇,种猪决定了未来的生产力,2020年种猪市场继商品猪之后成为了新的必争之地。

当前的养猪业已经与非瘟发生的两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总结过去不是要向后看,更应该向前看。祝大家在第三年里摆脱非瘟,抓到机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