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资讯 > 农业新闻

安徽岳西:一个贫困村的 出列“三部曲”

作者:王俊东
2019-05-20
农业新闻

  春末夏初,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新浒村,大棚里蔬菜生机勃勃,野外黄金芽茶香气四溢,秦明江、胡祥军等昔日的贫困户正在栽种蔬菜、采摘茶叶。

  “大棚蔬菜可是我们脱贫摘帽的大‘功臣’。”新浒村支部书记胡祥军说,在决战贫困过程中,抓产业发展、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党建是村里主唱的“三部曲”。如今,脱贫摘帽后的新浒村,组组通水泥路,家家住楼房,户户有产业,贫困发生率降至1.16%。

  五大产业促脱贫

  50多岁的秦明江,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老母亲长年生病,两个孩子读高中,家庭负担重,要照顾生病的老人和读书的孩子,夫妻二人只能在家门口打打零工,勉强度日。针对秦明江家的实际情况,村里引导他发展大棚蔬菜,并安排他老婆到村里从事环卫工作。“现在每年蔬菜产业收入4万多元,老婆每月也能拿到800元工资,孩子读书享受教育扶贫政策,全部算起来,一年纯收入不低于6万元。”秦明江对村干部盘算一年的收入。

  缺乏增收的产业是致贫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才是脱贫之道。”在拓宽群众收入来源上,村里定了这个调子。

  近年来,通过自主发展、政府奖补方式,新浒村在全村形成五大产业发展片区:流转农户田地建大棚150个,发展生态有机蔬菜120亩;新建茶园380亩、果园440亩;发展桑果园310亩、育苗基地100亩;流转荒山荒地600亩,发展红心猕猴桃和薄壳山核桃;流转田地400亩发展黄金芽茶,2017年已开园受益。同时,新浒村通过改造村内老旧山塘,建设垂钓中心、发展水产养殖;投资300万元,建成标准化茶厂一座。通过光伏扶贫,村里先后引导缺少劳动能力的73户贫困户建光伏电站,每年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几年来,这些特色产业带动农户分红和务工收入,每户年增收少则5000元,多的达40000元。”胡祥军高兴地说。

  与秦明江不一样,新浒村板壁组贫困户秦益兵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秦益兵家过去住在深山,交通不便,房屋破旧。2017年,村里在村部附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点,按照人均2万元、25平方米的建设标准,搬迁了5户贫困户。搬迁点道路、自来水、绿化、亮化、公厕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秦益兵终于搬出深山,告别破旧房子,摘掉了多年的贫困帽。2014年以来,新浒村通过实施安居工程,实现高山移民50户,易地搬迁11户,危房改造55户,帮助贫困户解决了建房难的问题,全面消除了危旧土坯房。

  基础设施大改善

  “我们农村也不比城里差,一到傍晚,灯亮起来,乡村大舞台上可以跳广场舞,广场上健身器材、娱乐设施样样都有,老人、孩子都能玩。”家在村部附近的秦大姐对这样的生活环境很满意。

  “现在条件好得很,交通方便,出门都是水泥路,加上生态环境好、空气好,一到周末经常有城里游客来体验农事采摘、吃农家乐。”说起村里的变化,胡祥军滔滔不绝,“过去可不是这个样子,几年前,很多村民组不通水泥路,一条出村泥巴路坑坑洼洼,农民住的是破旧房屋,路边到处都是鸡舍、猪圈、牛栏、草棚、柴堆,晴天灰尘满天飞,雨天污水横流。”

  近年来,村里把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同步开展,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拆除路边旱厕猪圈21处,新建公厕2座,安装路灯40盏,整修山塘17口、灌溉渠道1100米,修建18.1公里畅通工程,水泥路实现村民小组“组组通”。

  环境美化的同时,新浒村因地制宜修缮保留古民居,留住乡愁。村内现存古民居12处,古宗祠3处,茶马古道1处,古城墙遗址1处,400年以上古树11株。村西边神马峰、白云寨上有元代古城墙,现存东西城门、城墙数百米;村东边有请水寨革命旧址,是皖西南革命火种起源之地。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文化乡村、健康乡村、富裕乡村’这一主题,实施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建旅游综合接待中心;建设1座休闲观光茶厂,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新浒村已做出明确规划。

  党建引领凝合力

  说起新浒村的脱贫和变化,不能不提一个人,那就是2014年开始担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的王瑾。

  由于村班子战斗力一直不够强,2014年新浒村被县里列为贫困村。县委组织部王瑾主动请缨到该村担任选派书记。到村后,王瑾从抓班子建设入手,发展党员、培养村后备干部,壮大脱贫攻坚战斗堡垒。为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他组织建立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党员谈心谈话制度、农村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推行“五小”群众工作法,即“小讲堂、大引领,小阵地、大民主,小网格、大服务,小活动、大作用,小人物、大能量”,逐步解决了干群之间感情浅、距离远、互信难等突出问题。

  产业发展没有大户带动不行,在村党支部引导下,本村党员致富能手王世遐回乡牵头成立“山水间种养专业合作社”,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2014年以来,按照“三变”改革的模式,引导农户将土地折合资金入股到合作社,农户可获得土地入股分红、盈利分红和务工收入。仅2017年,合作社就向农户发放工资及分红100多万元。新浒村2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领到股权证,每户年均净增收4000元,村集体经济年净增收7万元。

  “有了这个合作社,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做到顾家挣钱两不误。”村里脱贫户胡发文一见到乡村干部就夸党的政策好、帮扶干部好,如今他是合作社理事,专门负责大棚蔬菜运输和销售。

  为解决村里无钱办事难题,王瑾组织村支部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6年村里建起一座100千瓦的光伏电站,年收入10万元,加上合作社的入股分红,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7万元,彻底解决了“空壳村”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