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资讯 > 农业新闻

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关于端午节粽子的故事)

作者:张夕一
2023-04-14
农业新闻

您好,今天蔡哥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关于端午节粽子的故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端午节吃粽子由来和传说》      端午节的饮食习俗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吃粽子。

2、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是在晋代,它是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3、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诸国。

4、      粽子最初是用作祭祖及神灵。

5、从粽子的古称“角黍”可溯其源。

6、“黍”原为中国北方的一种农作物,五月成熟。

7、古人用菰叶包上黍米,成为类似祭坛上牛头的形状,作为祭品,称“角黍”、“角粽”。

8、东晋范注《祠制》中说:“仲夏荐角黍。

9、”说明当时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灵的习俗。

10、      粽子作为祭祀用品,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但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则是在晋代,这一时期,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11、       到了唐代,粽子已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出现于市场的美味食品。

12、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13、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14、元代时,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出现豆沙、松子仁、枣子、核桃等,品种更加丰富。

15、      明清两代,粽子更是作为一种吉祥食品。

16、相传,那时凡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在赴考场前,要吃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的细长像毛笔的粽子,称“笔粽”,取其谐音“必中”,为讨吉言口彩。

17、另一说法,这种“笔粽”吃到肚里,考场答卷,可妙笔生花。

18、     如今,粽子与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饼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节令食品。

19、每年五月初,很多家庭都要浸泡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繁多。

20、                             【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吃粽子?】       一般认为,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实际上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节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众的心里愿望而已。

21、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

22、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23、       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

24、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25、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 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26、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27、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28、”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29、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30、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31、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32、日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33、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34、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35、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36、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37、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

38、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

39、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40、端午节和粽子的故事  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41、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

42、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43、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

44、”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45、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46、”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五彩缤纷。

47、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儿媳的礼物等。

48、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说法。

49、  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50、”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51、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

52、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

53、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

54、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55、  由于饮食文化的传播,早在古代时,我国制作粽子的技术就传到了国外,因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有吃粽子的习俗。

56、  秘鲁人是在圣诞节吃粽子的,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欢庆圣诞节,一边吃粽子,甚至连一些已经出嫁的女儿,在这天也要赶回娘家,再来尝尝母亲亲手制作的粽子。

57、  缅甸人也爱吃粽子。

58、在端午节,他们用糯米作主料,用熟香蕉和椰蓉作馅,这种粽子香气诱人,软软的,甜甜的,别有风味。

59、  日本的端午节是在阳历的五月五日,他们包粽子的主料是米粉,其形状酷似钟形。

60、  马来西亚人包的粽子,形状很像我国广东的粽子,其特点是个头较大,除鲜肉粽、火腿粽外,还有豆沙粽和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61、  菲律宾的粽子是长条形的,风味与我国浙东的粽子相同。

62、粽子还是菲律宾人过圣诞节必不可少的食品。

63、(采纳我了吧O(∩_∩)O~)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

64、  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满嫉妒的官吏陷害,从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

65、由於无法获得皇帝的重视,屈原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罗江自尽。

66、  由於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平息汨罗江中的蛟龙。

67、即使他们当时并没有找到屈原,但是他们的行为,直到今天在端午节的时候,仍然被人们传颂纪念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