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资讯 > 农业新闻

浙江萧山弹好城乡“协奏曲”

作者:丁俊华
2018-07-20
农业新闻

  伴随着浙江萧山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到一定程度,“城乡协调”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如行云流水,似珠落玉盘。一曲城乡发展协奏曲弹进百姓心坎:“美丽乡村”特色村竞相绽放;城乡收入差距日益缩小;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延伸覆盖,基本形成体制基本接轨、产业相互融合、社会协调发展、环境有效改善、差距明显缩小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萧然大地上,城乡携手共进的美好梦想正在变成实现。

  快进——按下城市化“加速键”

  在萧山,有那么一条路,贯穿萧山南北,连接新老城区,它就是市心路。

  如今,这条萧山“颜值担当”的道路,有了一个新的“头衔”——“智慧担当”。借助高科技,市心路正扮演着“城市数据大脑”试验点的角色:每隔15分钟在线更新一次信号灯配时方案,在试点范围内形成了一张准“绿网”,并结合这张“绿网”,有效提高通行效率。

  加大交通投入,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也是萧山构建“半小时交通圈”,拉大城市框架的决心之举——“12588”交通大会战的全面开工,让萧山的交通更为发达,也为城市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萧山城市化推进何止在纵横交错的道路。

  随着萧山全面进入亚运时代,推进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大,做大城市格局,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继续实施城中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征迁清零、安置清零“双清零”行动;开工建设安置房200万平方米,竣工150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2000户以上;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强化供排水、电网等市政设施配套,抓好北山等城区公园、口袋公园建设;深化公铁桥下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打造精品亮点工程……一项项以民生为先的举措,不仅让萧山城市日新月异,更体现了这座城市发展的“温度”。

  蝶变——美丽乡村全面出发

  戴村镇的“云石星空”民宿,一到周末就人气爆棚,引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城里人,感受着天蓝蓝、水潺潺、山青青的自然风光。

  “现在村里环境好多了,我们开民宿又有好政策,真是赶上了乡村发展的好时机。”民宿负责人姜建云这样说。

  除了优良自然生态环境的馈赠,在一批又一批游客涌进山村的背后,其实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推动。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短短二十字道出了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丰富内涵。

  从最开始的村村通路、通邮、通水,到村村通网、通商;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分类;从娱乐场所匮乏到“高大上”的文化礼堂遍地开花,萧山的美丽乡村正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浙江萧山对美丽乡村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今年,浙江萧山正式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萧山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计划到2022年6月底,全区所有建制村实现美丽乡村提升村全覆盖,打造“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美丽乡村升级版,让乡村更令人向往。

  增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家门口的河水清了,风景靓了,游客多了。凤凰坞村的老董,赶了趟时髦,辞掉了城里的工作,回家吃上了“旅游饭”。“都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家乡这么美,回乡发展肯定没错。”事实证明,老董的眼光不错。自从打开旅游大门,老董家近两年的收入也有了稳定增长。

  据统计,2017年,浙江萧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336元,比上年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88元,增长8.6%。

  可以说,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小步”,是城乡协调发展的一大步。近年来,浙江萧山多管齐下,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农家乐、民宿等新产业蓬勃发展,农民在家门口创业,经营收入不断提高;拓展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同时,通过一项项农村改革实验,萧山以实际行动力争消除城乡差别化待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释放改革红利,增进民生福祉——扎实破解农村改革难题,完善“三权分置”的农村承包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增加农民的土地流转收益;深化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变农民为“股民”,全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截至目前,浙江萧山421个村(社)已实现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全覆盖,累计量化村级集体资产62.46亿元,产生股东85.99万人,分红总额11.97亿元,人均分红达到6445元。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此,浙江萧山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将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