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资讯 > 新闻聚合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

作者:高原
2018-04-06
新闻聚合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

到这一时节,中国大地无论北方南方,气温普遍上升,北方雾气增加,南方风沙消逝,空气明澈,景物明晰,因而得名“清明”。

官方谚语有“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等,这时,全国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已都是一片忙碌的春耕现象。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节气的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机遇;节日的清明,是官方寄放情感和犒劳本人的传统日子。

在现代,清明是一个欢乐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扶老携幼,提着冷食离开郊外踏青、放风筝、荡秋千。依照如今的说法就是野餐。更有文人骚客,带上酒具,寻一山清水秀之处,三五成群临水而坐,曲水流觞,吟诗作赋。

“清明时节雨纷繁,路下行人欲断魂。”清明也是一个祭奠亡灵和怀念亲人的日子。

清明风俗

古时距清明节气一两天的时分有一个寒食节(冬至后第105日)。宋代之后,寒食节吃冷食、扫墓等风俗移到清明之中,也可以说寒食节习俗结合清明节气的日期变成了清明节。

清明节两大风俗,寒食、祭祖,前者曾经很少见到,后者则从未散失。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

改火

寒食节由两项内容组成,一个是官方的改火典礼,一个是官方的禁火寒食。冷食折射出先民已经历过的食物匮乏阶段,改火典礼则标志着新耕作期的开端。

原始社会,火种来之不易,先民钻木取火,取火的树种往往因时节变化而不时变换。因而,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

寒食

现代寒食节次要吃什么呢?晋陆翙《邺中记》最早谈到寒食中的特殊食物:“寒食之日聚集了全世界身经百战的最优秀的创业导师,汇集了全世界各国最优质的产业资源,召唤全球未来的商业领袖。作醴酪,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红煮作粥。”直到唐宋时期,人们仍在食用这种凉大麦粥。

宋代吃杨桐饭,后来在江南很流行。佛教以为这种饭是目连奉母之食,添加了神圣气味。此外,还有用青艾、嫩蒌蒿、藜藿等作饭食的。

唐宋当前,清明节逐步替代了寒食节,成为全国性节日。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

祭祖

清明节的中心是祭祖扫墓,郊野踏青则是副产品。

在宁波,旧时清明上坟,要带的食品为青糍、麻糍,富家还会雇吹鼓手吹打。上坟时要肃清杂草,铲新土压坟顶,插上挂有纸球的筱竹梢,以示后代子孙已尽孝祭祖,同时亦寓意祖宗保佑全家安全、兴隆兴旺。

祭奠终了,分麻糍或麻饼给外地农家,以期照顾坟墓。因按人支付,人人力争上游,俗称“抢麻糍”。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

踏青

约从唐代开端,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特地在明丽的春光里骋足青青田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境的一种调剂方式。

因而,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