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快讯 > 农业快讯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在什么季节(李清照的 如梦令)

作者:王俊
2023-04-13
农业快讯

您好,今天蔡哥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在什么季节,李清照的 如梦令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如梦令作者: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2、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赏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5、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6、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7、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8、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9、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10、“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11、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12、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13、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14、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15、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16、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17、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18、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19、“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

20、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21、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

22、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

23、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24、  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

25、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

26、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

27、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28、”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29、这首小令是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一共六句话,却似一幅图.内容曲折而含蓄,语言深美而自然,笔调跌宕而有致.写景:“雨疏风骤”,雨小而风急;写人:“浓睡”、“残酒”,睡得香甜而残醉未醒;写花:“绿肥红瘦”,绿代指叶,红代指花,暮春时节,叶儿茂盛了,花儿稀少了;如此精心刻意地选择对立统一的形象和词语,相彰并比地渲染和形容,给读者更加鲜明醒豁的印象.其中尤以“绿肥红瘦”一语最为清新.色泽浓艳,形象逼真,从来没有为人道过.甚至在用韵上,依律上、去可以互押.但作者哪怕在这方面也用心做到上去递换使用,象∶“骤”、“酒”、“旧”、“否”、“瘦”,抑扬相间,跌宕入耳.再看词中的问答.“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试问卷帘人”,引出女主人公与侍女的一番对话.“却道海棠依旧”,是答语,问语省去,从答语中可知问的是:“经过一夜风雨的海棠究竟怎么样了?”问答显然不相称,问得多悄,答得淡漠.因答语的漫不经心,逼出一句更加多情的“知否?知否”来.《如梦令》小词,安顿两个叠句短语最难.然而这里的“知否?知否”,口气宛然,浑成天巧,非圣于词者不能到此.女主人公出于对花的关心,问得那么认真:出于惜花的心情,驳得那么恳切.结句“应是绿肥红瘦”,是她脑中浮现的景象和感受.“绿肥红瘦”四个字,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蕴积了她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心情;体现了女词人的纯净心灵和高雅情趣.好像是沈醉不知归路是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