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资讯 > 农业新闻

中小场退出的缺口正迅速被填平

作者:刘俊
2020-08-06
农业新闻



大猪企在中南六省布局的储备产能已占各省出栏任务的50%以上。


与资金技术实力强的养猪大集团和机动灵活的小散户相比,目前中小型母猪场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制约,复产进程较慢。记者近期调研发现,广东、福建等地中小猪场生产已恢复至非瘟前的约50%左右,而养猪大集团储备产能已占据部分省份半数以上出栏量。

中小猪企复产积极性不高

饲料企业和经销商的客户一般以中小猪场为主,从他们的销量可以看出不同地区中小猪场的复产情况。如韶关某饲料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韶关、郴州和英德,今年7月猪料销量7200吨,同比下降50%,环比增加15%。

湖南某饲料公司的主要销售区域在邵阳和怀化,今年月销量比去年同期减半,目前约4500吨。而浙江某动保省代7月销量同比下降了50%;广东一经销商同比下降40%左右;福建一省代销量同比增长10%左右;广西玉林一经销商的销量增长了50%。

各方数据显示,中小猪场恢复情况仍不够理想。记者发现,那些发过病,又没有完全清空的猪场普遍复产动静比较小,基本上只是几十头母猪慢慢养;有部分猪场在观望,等待非瘟疫苗上市;还有的选择与大公司合作,被租赁或收购。

但也有少数原来没有感染非洲猪瘟的中小猪场在满负荷生产。小部分猪场被感染过,但通过彻底空栏消毒,一路走来也比较顺利。河北养殖户吴雄告诉记者,自己猪场空栏清洗消毒,从去年5月开始复养,现有500头母猪,一直没有出现过问题,预计今年能赚70万元。

资金压力大成复养最大障碍

中小猪场一直是我国养猪业的主力军,非洲猪瘟发生后,他们却是最弱势、最困难的一个群体。 记者调研发现,中小猪场究竟面临的困境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资金压力。在非瘟发生之前,很多中小猪场的生产成绩其实并不高,或者盲目扩大规模导致现金流紧张,并没有多少资金积累。比如,江西某自繁自养的养殖场原来存栏母猪300多头,现在仅剩30头。老板雷鹏告诉记者,现在猪场很稳定,也想抓住红利期多养点猪,但是之前亏损太多,连买饲料的钱都没有了。在资金紧张又借不到钱的情况下,他只能将现有的三元母猪慢慢配种复养。其实,像雷鹏这样情况的有很多,导致他们不敢冒险,也没有资格冒险。 二是专业性不足,担心非瘟复发。生物安全措施不完善,导致猪场问题不断。所以部分猪场老板就算有点存款,也宁愿稳中求发展,不敢孤注一掷。 三是政策因素。虽然国家已经调整了环保政策,但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地方仍在划定禁养区。

四是难以购买优质种猪。并且在非瘟大环境下引种也有风险。

未来养猪主力军门槛更高

农财智库调研显示,在中南六省,巨头布局的储备产能,普遍已占各省50%以上。广东某饲料公司总经理江利认为,即便大集团的产能上来,也不能完全满足生猪需求,还是要依靠中小规模猪场。这个群体生命力较强,比较好控制,但需要转变观念以及政策引导。

广东规模化进程全国领先。据了解,受环保风暴影响,2015年广东养猪场户总数72.1万户,其中散养户63.2万户;2018年广东养猪场户总数33.9万个,其中散养户27.4万户。2019年数据显示,广东省以年出栏50-2000头猪场为主,其中年出栏50-500头的猪场占比44%;出栏500-2000头的猪场占比45%;出栏1万头以上猪场>3%;2000-1万头猪场占10%。

广东2020年生猪出栏目标为3300万头以上。记者根据集团公告不完全统计,2019年1月以来,大集团在广东各地布局养猪项目,总产能超过1700万头,已经超过广东全省出栏的一半。可见今后,广东省养猪主力军不再是年出栏50-2000头的猪场,而会更高。

不少人认为,在非瘟疫情下,中小养殖企业的发展空间会逐步缩小,但中国养猪业稳产保供需要这样的群体存在。

大集团在复养时也会面临很多问题。虽然中小猪场存在一些缺陷,如疫苗、饲料采购价比大猪场高,生物安全措施不够完善等,但龙军看来,家庭农场成本较低,只要把生产管理做好,应该是可以抵消采购物资的差价。中小猪场吃肉不要钱,小菜自己种,可以节省很多花销,而大集团每个月发工资都要几百万元。不同的规模,各有各的优劣势。

成都某饲料公司董事长刘刚认为,在非瘟下,中小养殖场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但有一定的条件,比如猪场地理位置好,远离居民区,有天然屏障等。他建议,中小猪场两点饲养,更有利于疫病防控;其次,养猪要更聚焦、更专业化,饲料、育种等交给更专业的人做。

广东养殖户李波则非常看好未来的发展,他认为中小猪场的生存空间还很大,只要筹集到资金,会发展得很快。中小猪场会比大企业非瘟控制得更好,因为范围小,自己的猪场也更有责任心。

(注:以上人名均为化名)


大猪企在中南六省布局的储备产能已占各省出栏任务的50%以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