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资讯 > 农业新闻

“3+2”破题,求解设施农业方程式,得到脱贫之路

作者:金书林
2020-03-20
农业新闻

前段时间,倏忽而至的一场薄雪,染白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眼望去,空旷寂寥。这是2020年的第一场雪,空气中有些冷,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的玻璃温室里灯火暖明,一排排绿意盎然的番茄苗,在各种科学仪器的“呵护”下萌发着嫩芽,李建明正目不转睛的盯着植株的生长状况。

温室里配置有各种水袋、补光灯、通风窗、遮阳幕、水肥一体灌溉系统等设备,俨然一个田园实验基地,可以高度真实模拟农业场景。李建明教授团队的科研助理范兵华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进行的实验是研究番茄水分蒸腾及运输规律,考察在不同灌水量、温湿度、光照条件下,这些外部因素对番茄水分运输、形态结构及营养吸收方面的影响,以求在实践生产中提高水分利用率,优化灌溉方案,提高产量品质。

“这个监测仪和医院检查时的探头原理一样。因为科学实验中的量化研究,必须精确到位,毫厘不误。”李建明向记者展示一种植株上的监测仪,这种监测仪上有多种感应探头,可以清晰感应到植物内里的各种变化以及气象环境数据。科学之严谨精妙,让在场人无不赞叹。正在温室内工作的马乐乐博士告诉记者,如此苦心竭力、不舍昼夜地守着这几株苗,就为了早日研究出成果,把新栽培技术传递到农民手中。

而另一个隔间温室里,是设施大棚保温材料方面的研究。几种不同的材料展现在眼前,有高分子复合材料、有机材料、无机材料……这些主要应用于日光温室的后墙和保温被以及塑料大棚保温被。研究主要探究保温效果好、成本低的保温材料,以求提高冬季温室保温性能,并降低生产成本。“给大棚里装天然气炉、电热炉,成本太高,大棚冬季供暖的要求肯定是既环保又省钱。我们将这种装置形象地称作‘蓄热银行’。”李建明说,他与杨凌职业农民余长波经过一段时期的反复试验,“蓄热银行”工作时,可以在户外低温的情况下提高棚内温度2—3摄氏度,相当于每天给农作物增加2个有效积温,100天则可增加200个至300个有效积温,从而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据介绍,这项技术被称为“大跨度非对称水控酿热保温技术”。

这项“黑科技”,由原来传统大棚的土木结构,发展为全钢架式结构,根据日光温室采光蓄热原理,科学地利用了南部采光、北部蓄热以及保温被隔热的原理,提高了普通大棚的蓄热能力和大棚温度。同时利用大棚北部设计酿热槽,利用补水方式控制酿热物发酵放热,实现按温室要求补热的能力。与传统大棚相比,土地利用率提高到百分之八十,建造成本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以上。大跨度结构的设计,便于机械化运作,使周边很多地方的设施蔬菜产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李建明、胡晓辉、刘存寿、张兴等杨凌专家的系统整合下,形成了现代设施农业“3+2”技术体系,包括“新型大跨度双拱双膜保温大棚、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碳基营养及病虫害全程生物防控”等五项技术。从此,瓜果长“枕上”,植物进“工厂”,农业上“云端”,农民“穿着皮鞋种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大跨度非对称双拱双膜大棚内,已经在冰天雪地里开出了现代农业最美的花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