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资讯 > 农业新闻

改革开放40周年 看国人“舌尖上的安全”监管治理之变

作者:陈夕
2018-12-31
农业新闻

  “40年前,家里上上下下十几口人,只需能吃饱饭就满足了。我老儿子参与高考温习,每天在学校食堂买两个馍馍,就着家里带的萝卜干咸菜就是一天的伙食。条件好的同窗可以买上一份用土豆、白菜和五花肉熬的大锅菜,令许多人羡慕。”

  谈起变革开放40年来家乡人民在饮食上的变化时,家住辽宁省盘锦市黑山县,年近80岁的李奶奶充溢慨叹地说道,如今一切都反过去了,人们平常大鱼大肉吃得多,一到休息日就大老远开车到乡村,体验农家乐,品味大锅菜,还说农家菜平安、无机、安康,吃起来特别香。

  2018年,是变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四十年间,国人生活的变化一日千里,而其中最直接的一个方面就是“吃”。随着人民群众生死水平的不时进步,对食物的需求也开端从吃得饱、吃得好,吃得丰厚,逐步向追求养分、平安、安康转变。

  从现在的“九龙治水”到明天的整合管理,变革开放4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变迁和食品平安风险变化,我国的食品平安监管体制阅历了一系列翻天履地的宏大革新。

  三次变革,探究中国特征食品平安监管体系

  1978年变革开放施行后,人们的支出程度逐步进步,物质生活大大丰厚。2001年,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食品进出口贸易产业疾速开展,消费者食品平安认识逐渐进步,食品平安政策议题也愈来愈遭到注重。

  2003年3月,《国务院机构变革方案》明白在原国度药品监视管理局根底上组建国度食品药品监视管理局,担任食品平安综合监视、组织协谐和组织查处严重事故,同时还承当保健食品审批答应职能。

  可以说,这是变革开放后中国食品平安监管体制停止的第一次严重变革。紧接着,国务院于2004年9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增强食品平安任务的决议》,依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担任的准绳,采取“分段监管为主、种类监管为辅”的方式,明白了食品平安监管的部门和职能。

  依据该决议,“农业部门担任初级农产品消费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担任食品消费加工环节的监管,将由卫生部门承当的食品消费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管职责划归质检部门;工商部门担任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担任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担任对食品的综合监视、组织协谐和依法组织查处严重事故等。”自此,我国食品平安监管开端了以食品平安各监管职能部门为主体的多部门分段监管形式。

  但是,食品工业联合一二三产业,“碎片化”的监管由于力气分散,协调性不强。随着“苏丹红1号”、“三聚氰胺奶粉”等事情的发作,愈加深化无效的食品平安监管体制变革火烧眉毛。

  2013年3月,国务院机构变革对食品平安监管体制造出严重调整,成立国度食品药品监视管理总局,改“分段监管”为“一致管理”,作为综合监视管理药品、医疗器械、化装品、保健食品和餐饮环节食品平安的国务院直属机构。至此,各级政府整合质监、工商、食药监部门的食品平安监管机构和队伍,绝对集中监管,处理了“九龙治水”这一根本难题。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经过了国务院机构变革方案,历经多年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变革再次迎来了新的变化。

    方案将国度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度质量监视检验检疫总局、国度食品药品监视管理总局三方的职责与国度开展和变革委员会的价钱监视反省与反垄断执法职责、商务部的运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和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办公室等职责整合,组建国度市场监视管理总局。

  这一变革后,存在多年的食药监成为历史。思索到药品监管的特殊性,独自组建国度药品监视管理局。食品平安监管则停止资源整合,一致归入了国度市场监视管理总局的综合管理中。

  这标志着变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食品监管体制阅历由分段监管到部门监管再到综合监管的屡次变革转变,进入了探究契合中国国情的食品监管任务形式的新阶段。

  法制健全与规范完善 从危机应对到风险预防的管理转型

  变革开放给我国食品产业带来了宏大的开展机遇,但同时,也对事先阶段尚不够成熟健全的食品平安相关法律及规范构成应战。

  2008年9月,三聚氰胺奶粉事情发作,引发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也警醒了整个社会对食品平安的高度注重。

  事情发作当月,原国度质量监视检验检疫总局发文废止了《产品免于质量监视反省管理方法》。随即,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在10月底三审食品平安法草案时做出确认,规则对食品不得施行免检,同时添加了食品平安添加剂的严厉规则。

  而在此之前,我国食品卫生范畴不断实行的是公布于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经过鸡蛋价格的起起落落,农业专家认为目前鸡蛋价格应该以“稳”为主,部分低价需要微调,相信到了春节前后,鸡蛋的价格还会有变动。在经过多方调查之后,我们可以发现,鸡蛋的供小于求,这样人们更是提高了自己对于鸡蛋的关注程度。法》,其中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资料等方面的食品卫生规范和管理方法等有所规则,但针对食品平安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

  2009年2月,《食品平安法》正式公布施行。由此,“从危机应对到风险预防”的食品平安管理理念开端遭到普遍关注,我国的食品平安任务逐步开端向构筑以风险控制为根底的食品平安监管和保证体系转型。

  2015年,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平安法》修订经过,在原有104条规则的根底上新增50条,创新了信息地下、行刑衔接、风险交流、惩罚性赔偿等监管手腕。全国各地也随之出台了食品平安方面的中央法规,从此食品平安监管愈加严厉标准。

  食品平安是“管”出来的,也是“产”出来的。要构筑起无效的食品平安维护屏障、保卫百姓的餐桌平安,除了树立健全法律法规,也离不开的食品平安规范的制定与完善。

  2016年12月,国度卫生安康委印发了《食品平安规范与监测评价“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在“十三五”时期进一步完善食品平安规范与监测评价任务体系,制定、修订300项食品平安国度规范。

  在2017年的全国食品平安宣传周主题日活动上,国度平安风险评价中心助理研讨员张哲引见,国度卫健委近年来着力构建食品平安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价为迷信根底的食品平安规范体系,完成了5000项规范清算整合,补充制定修订一大批监管重点、产业开展急需的重金属净化、无机净化物、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处配方食品等食品平安国度规范,构成包括通用规范、产品规范、消费运营标准规范、检验办法规范四大类的食品平安国度规范体系。

  可以说,我国正在一步步撕下规范缺失的标签,让食品平安“产”出来愈加有据可依,有规范可循。

  创新监管社会共治 构筑食品平安诚信体系

  2012年,河北保定“油条哥”刘洪安火了。他坚持炸油条不必复炸油,并自备“验油勺”供顾客随时检验,虽然油条价钱高出不少,客流却不降反增。

  如今,刘洪安当年的街边小摊已开展成为运营着四家快餐店、一家面包坊、两家食堂餐饮管理无限公司的保定油条哥餐饮管理无限公司。

  坚持“诚信为本,良知运营”的食品企业广受欢送、越做越大,也反映出整个社会对食品平安的追求与注重越来越高,全社会经过创新监管方式参与共治的食品平安诚信体系正在建成。

  2014年,国务院食品平安委员会办公室部署展开了国度食品平安示范城市创立举动,选取河北、山东、湖北和陕西作为试点省份,探究展开创立任务。

  在首批国度食品平安示范城市之一的西安,自2015年开端建立起肉菜流通追溯效劳体系。人们在超市和农贸市场买菜、买肉时,经过手机扫描商品标签上的二维码,便可检查食品消费的下游基地、零售市场及货主、批发终端等相关信息。

  过来几年间,北京、上海、重庆等五批数十个城市都相继树立起了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推进“从田间到餐桌”一条链的全程质量平安监管。

  “食操行业不时开展变化,平安管理也成为了一项复杂的社会零碎工程。要保证食品平安需求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消费者的充沛参与和奉献,这样才干提振消费决心,构筑中国食品平安的社会共治场面。”国度药品监视管理局副局长、时任国度食品药品监视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曾说到。

  2017年7月,福建省泉州市食药监局一场“蓝马甲外行动”的网络直播引发15万人在线“围观”。直播中,食药监检测人员和市民意愿者共同在现场对食品停止随机抽检、疾速检测。这项监管举动继续至今,身穿标识“为民办实事,食品平安检测”等字样“蓝马甲”的检测人员每天都会穿越在泉州辖区的次要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零售市场展开风险评价监测,并将监测后果经过市食药监局微信大众号“泉州食事药闻”停止公示。

  人民安康以“食安”为关键词停止检索,查询到“食安开化”“食安菏泽”“禅城食安”等上百个相关微信大众号,其中不少还守旧了“追溯互动”等查询、告发功用,食品平安监管的大众化已在全国各地成为常态。

  社会“共治”,方能“共享”。近年来,食品平安的推进任务曾经不只仅局限于某一部门、某一零碎、某一范畴,而成为触及政府、企业及消费者等社会有关各方的全局大事,合力构筑起食品平安诚信体系,构成有序的社会共治新格式。

  舌尖上的平安,直接关系13亿多国人的民生。

  2001年:60.3%;

  2006年:77.9%;

  2017年:97.6%。

  这组腾跃的数字,代表着我国全国范围内普查食品的抽查均匀抽样合格率的变化,也显示着我国食品平安质量程度的稳步进步。

  回忆变革开放40周年来的食品平安监管管理历程,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曾地下宣布的致辞来说,“中国食品平安程度失掉鼎力提升。树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构成了新的食品平安规范体系,监管体系向一致监管转变,食品平安监管信息化平台建立获得成效,食品平安风险监测才能明显提升,食品平安源头管理力度加大,食品平安社会共治机制无效运转,食品平安风险评价和风险交流已有良好残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