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定制” 五常大米不走寻常路
八月的五常,满目苍翠,微风拂过,一望无垠的稻田漾起阵阵涟漪,知名农业品牌“五常大米”正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扎根生长,绽放蓬勃生机。 “精耕细作”奔小康 当地农民在稻田中人工除草 大雨
八月的五常,满目苍翠,微风拂过,一望无垠的稻田漾起阵阵涟漪,知名农业品牌“五常大米”正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扎根生长,绽放蓬勃生机。
“精耕细作”奔小康
当地农民在稻田中人工除草(受访者供图)
大雨初歇,碧空万里,走在五常市民乐乡“黑土农庄”合作社的稻田边,总能看见三三两两的青蛙在水稻中肆意的跳跃穿梭,瓢虫时不时的落下,吸着稻田的香气,歇一歇脚。
说起自家合作社这4500亩的有机水稻,靳福国颇为自豪。与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不同,靳福国选择了纯人工种植。从浸种到插秧,再到施肥、除草、收割,水稻种植的全过程都由人工来完成,就连肥料用的都是无污染的豆饼,再加上稻种选用的是我国优质稻种——稻花香2号,亩产虽少,但结合五常独特的土壤、气候环境,收获的大米口感绝佳。靳福国种水稻犹如“纯手工定制餐具”。
据靳福国介绍,与机械化种植相比,每亩地的种植成本多出了1500元左右。坚持高成本种植,收益也是看的见的,购买他家大米的客户主要来自于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水稻还没收割就已经预定出了1/3,剩下的大米也是供不应求,往往是水稻刚一成熟就被抢购一空,出售价格一直很稳定,受市场行情波动不大。
靳福国说,因为全链条人工种植,每年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而这些人都来自于合作社周边的镇上或者村子里。每年每公顷水稻种植直接带动就业人次在80人左右,每人次每天的工资在150-200元不等。再加上参与合作社土地流转的收入,一年下来,在合作社工作的农民轻轻松松能赚到上万元,能力强、干活熟练的农民甚至能有几万元的收入。
有机稻的“现代化”
乔府大院创意稻田画“中国饭碗”(受访者供图)
从“乔府大院”公司的二层观景台往下看,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中“手中有粮”“中国饭碗”“五常大米”几个大字格外亮眼。
作为五常市唯一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乔府大院一方面享受着“五常大米”品牌价值带来的高收益,另一方面也在积极的探索如何守好“五常大米”这个品牌,如何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与靳福国的小面积种植有所不同,在坚持有机、绿色农业的基础上,乔府大院进行了现代化农业的探索。智能自动灌溉系统、水肥一体化、水质、土壤、空气监测系统、病虫害养分系统、电子灭虫设备、智能无人机和稻谷智能加工仓储设施等现代化装备一应俱全。通过稻田物联网监控管理平台,真正实现了水稻生产管理的标准化、精准化、数字化和透明化。
据乔府大院工作人员程丽娟介绍,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乔府大院驰援武汉上百万元粮食物资,捐赠给五常市上百万元医疗物资,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护品牌,政府搭台
五常市农业物联网服务中心杨少鹏介绍情况(唐宋摄)
“五常大米甲天下,天下大米假五常”,这句顺口溜说出了五常品牌农业建设过程中的无奈。大米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五常大米”是中国优质大米的代表之一。怎么防止以次充好?怎么守好“五常大米”这个品牌?是五常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依托“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五常市政府创新性的引入了“福码”溯源系统,通过大数据实现了五常大米的深度溯源,保证消费者能购买到真正的五常大米。
政府千方百计的用科技手段端好“五常大米”这碗饭;企业在享受“五常大米”品牌溢价的同时,也投入大量的成本在产业发展上做示范、做探索;农民在政府帮扶、企业带动下,收入稳定了、口袋更鼓了。
再过一个月,秋风拂过田野,五常定会再次续写一曲丰收的乐章。
来源:人民网;作者:XXX;
农村致富网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农村致富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农村致富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农村致富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农村致富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
相关阅读
钟山县:英家大头菜产业发展旺 助力当地实现脱贫目标

很多蔬菜不仅有着其学名,同时还有很多本土化的名字,像是甘蓝,听起来还是很文艺的,但是其实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大头菜。除了有
湖北武汉:当地草莓集中上市 价格跳水市民欢

春节前的这段时间多地的草莓基本已经成熟,开始集中上市。近日,武汉的本地草莓已经开始出现在各大商超当中,但是这些草莓的价格
江西镇:沃柑集中上市 农户致富增收

走进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这里的道路两边是连绵的沃柑林,在如今丰收的季节,一个个黄澄澄的沃柑垂在枝头,从远处望过去像是
广西河池市:推荐柑桔全产业链建设 助力产业发展

广西省是我国的柑桔种植大省,而这里出产的柑桔产品品质更是相当优良,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在广西省河池市宜州区德胜镇的广西畅枫
2020年西宁市乡旅产业共计收入29亿

在近些年来,在我国多地都开始大力发展农旅项目,同时也有一些乡村成功的将旅游企业发展起来,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帮助当地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