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快讯 > 农业快讯

敢闯敢试的深圳精神谱写改革新篇章 ——深圳白石洲社区推动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记事

作者:丁熙
2021-03-17
农业快讯

顺着深南大道一路走,驶过世界之窗、高新园,突兀冒出一个转角,拐进去后,在高楼大厦的包围中,南山区白石洲嘈杂热闹的村镇图景徐徐展开。一排排“亲吻楼”、“握手楼”间,水果摊、理发店、超市应有尽有,汹涌的人流、拥挤的楼房、喧闹的商铺共同构成了如同小城镇中心市场的繁华模样,这一切却与不过一街之隔的高档写字楼和住宅小区格格不入。

白石洲村是闻名遐迩的“深圳第一城中村”,是众多到深圳追梦的年轻人最早落脚的地方。白石洲南面是深圳湾,村民世代打渔为生,因村子建在海湾沙洲上,村后山顶立着一块巨大白石头,故名“白石洲”。

白石洲社区,除了白石洲村,还有上、下白石、新塘和塘头四个自然村。1959年,白石洲所处的位置由于边防需要,成立了沙河农场,沙河五村也由此得名。上世纪80年代,随着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三来一补”等政策让大量第二产业及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工业用地与农村农业用地的矛盾初次显现,为了获益,村民们纷纷翻新和建设自己的住房以满足大量的租房需求。

“改革开放以前,这是一个穷困的小渔村,村民辛勤耕作、出海捕鱼,勉强果腹充饥,想不到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这里的村民们都当上了‘房东’,工作之余依仗不菲的租金过着比祖先们更富足的生活。”白石洲社区居民张晓明说。

白石洲村的变化只是深圳众多城中村的缩影。“深圳城中村的形成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深圳特别行政区成立后在探索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中的独特创造。也可以说,城中村体现了农民对城市化进程的贡献和牺牲,没有城中村就没有今天的深圳。”深圳市史办公室党史处处长毛剑锋表示,“深圳特区的创办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道路上的思想觉醒和伟大实践,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然而,在深圳特区的发展过程中,对农民权益的爱护、保护和包容,则始终贯彻在了特区发展的每个阶段。”

深圳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农村土地并没有简单一征了之,而是照顾到了失地农民的生活需要,给足了权益保障和照顾政策。1992年起,深圳特区开始全面城市化,特区内的土地国有化,农民不再拥有土地,各村成立股份公司,农民变股民。失去耕地的农民就地转化为市民后,在原本宅基地上建房出租,村集体则以公司名义发展集体经济,建厂、建楼,在经济红火的时候,百万现金进行分红的景象并不鲜见。

“我们共产党人起家在井冈山,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大因素亦在于成功得到大部分农民的支持和拥护,因此,共产党人对农村、农民的感情是真挚的,一直以来对农民的权益和生活也是偏爱和予以关切的。”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杨琪评价道。

城中村的形成过程中虽然照顾到了农民的权益,但在城镇化的今天,其也因为与城市化的不适配,而重新站在了时代的十字路口。以白石洲为例,随着越来越多人口融入深圳打拼,这里的楼也层层加高,高峰时,白石洲这片0.6平方公里的土地涌入了15万住户。“握手楼”等违章建筑被称为“城市的伤疤”。

愈演愈烈的城中村违建行为,挤压了深圳未来的发展空间,城、乡发展又一次被放在了对立的位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4年深圳正式开始了深圳城中村的改造。2006年,白石洲成立了深圳市白石洲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底,沙河五村片区的14.69万平方米工业用地中的8.16万平方米划归南山区政府所有,南山区政府随即决定将相关土地及资产交由白石洲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和收益。此后,直至2018年底,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南山管理局对沙河五村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得到专项批复。

“若干年后,你再故地重游,这里必然是深圳最繁华的地段。‘握手楼’将成为历史,拥有破旧楼房的村民们肯定都住进了高档的小区里。”张晓明笑着说。

如今,深圳城中村改造已逾十多年,深圳的农民也从房屋拆迁补偿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据白石洲一位已经签约的村民透露,他家的拆迁面积在1200平方米左右,按照1:1.03的补偿标准,拆迁后将得到15套回迁房,其中7套是公寓。

深圳对于城中村的改造并不仅限于简单的“大拆大补大建”,十多年的城中村改造,深圳的城中村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定位,除却为外来人口临时住所,城中村演变出更丰富的内涵。位于布吉的大芬村变成了全球最大的油画生产和出口基地,水围村建设文化广场每年举办美食节,南头古城被列入深圳市文物保护计划,“城市的伤疤”逐渐变为城市的风景,让深圳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沾染了略带世俗气息的鲜活感。

“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也是这样,但即使面对着诸多险阻和争议,深圳经济特区仍然坚持‘不是收,而是放’的战略,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和重要‘窗口’作用,这是敢闯敢试的结果,在更深层次上讲,这是共产党人理念信念的执着坚守。”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二级巡视员林益道。

丁子怡 农民日报 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曹成毅

推荐阅读